武学探源
QQ群:
93745853
微信群:
深圳子能杨氏太极拳
咨询热线:
138-2366-9801 苏先生
158-1558-4926 段女士
137-2375-8739 张先生
名 家 风 采
太极名家
游忠志
高级康复理疗师

  游忠志,杨式太极第七代传人,先后师从杨代新,李正声学习李雅轩流派杨式太极拳,器械,推手,散手及内功心法,师爷周子能亦亲自授业,深得杨家太极之真传,成为第一个获师父认可开门授徒的传人,三十余年来教授弟子及学员数千。2010年先生成立深圳子能太极拳社,把李雅轩流派杨式太极拳植根深圳,传播到海内外,为太极拳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 

拳 社 课 程 表

    课程名称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课程类型

    杨氏36式太极拳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初级班

    杨氏传统115式太极拳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中级班A

    杨氏55式太极剑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中级班B

    杨氏40式太极刀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中级班C

    太极推手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中级班

    太极推手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高级班

太极文献
杨健侯传田兆麟《杨氏太极拳老谱》
2014年06月09日 12:22:48 -

拳谱
(1)(八门五步)
方位八门,乃阴阳颠倒之理,周而复始,随其所行也,八门者,四正隅也,四正为掤履挤按,四隅乃采例肘靠,合正隅之手,得门位之封(卦),以身分步,则生五行,以支撑八面,五行者,进步“火”,退步“水”,左顾“木”,右盼“金”,中定“土”是也,以中定为枢轴,怀藏八卦,脚踏五行,名之曰八门五步。
(2)粘黏连随
粘者,提上拔高之谓也,黏者,留恋缱绻之谓也,连者,舍己无离之谓也,随者,此动彼应(彼动此应)之谓也,学者欲求懂劲,当于此四字三注意焉。
(3)顶偏(匾)丢抗
顶者,出头之谓也。   偏(匾)者,不及之谓也。   丢者,离开之谓也。   抗者,太过之谓也。初学者,每犯此四字之病,必于推手之时,密密觉察,随时改去,改之既尽,方能达感觉灵敏,粘黏连随之域。
(4)太极圈
退圈容易进圈难,不离腰腿(顶)后与前。所难中土不离位,退易进难仔细研。此为动功非站定,倚身进退并比肩。能如水磨摧急缓,云龙风虎象周旋。要用天盘从此觅,久而久之出天然。  
(5)对待用功法守中正
欲求懂劲,须习对待,[即推手],推手分掤履挤按四手,学者必于此四手,用不动步推法,苦下工夫,须练至腰腿皆可沾黏连随,身形和顺,伸舒自如,无丝毫拙力,随感随应,方可谓基本之功足。
(6)太极进退不已功
掤进履退自然理,阴阳水火相既济。   先知四手得其真,采例肘靠方可许。  
四隅从此演出来,十三势架永无已。   所以因之名长拳,任君开展与收敛,
千万不可离太极,对待于人出自然。   由兹往返于地天,但求舍己无弥病,
上下进退永连绵。
(7)太极体用解
理为精气神之体,精气神为身之体,身为心之用,劲(力)为身之用,心身有一定之主宰者,理也,精气神有一定之主宰者,意诚也,诚者天道;诚之者,人道,俱不外意念须臾之间。  
要知天人同体之理,自得日月流行之气,其气意之流行,精神自隐于(微乎)理也(矣),夫而后言,乃武,乃文,乃圣,乃神则得矣。特借后天之武事,论之于身心,用之于劲力,仍归于道之本也。劲由于筋,力由于骨,如以持物论之,有(力)者能执数百斤,是骨节皮毛之外操也,故有硬力。太极拳之内劲则不然。以之持物,或不数斤,盖精气内壮也。若功成之后,较硬力不知妙出若干倍也。
(8)太极文武解
文者体也,式者用也。文功在武,用于精气神也,为之体育,武功得文,体于心身也,为之武事。夫文武又有火候之谓,在放卷得其时中,体育之本也,文武使于对敌(待)之际,在蓄发适当其可,武事之根也。有文无武,谓之有体无用,武而无文,谓之有用无体。文者内理也,武者外数也。有外数无文理,必为勇(血)气之勇,有失本(来)面目,欺敌取败也;有文理无外数,徒思安静之学,未知用的采战,差微则亡矣。
(9)太极懂劲解
自己懂劲,接及神明,为之文成。而反(后)采战,身中之阴,七十有二,无时不然,阳得其阴,水火既济,乾坤交泰,性命葆真矣!   于人懂劲,视听之际,遇而变化,不着思量形相,而来往咸宜,自得曲诚之妙。
(10)八五十三势长拳解
自己用功,一势一式,用成之后,合(之)为长拳,滔滔不断,周而复始,所以名为长拳也。万不得不有一定之架子,恐日久入于油滑也,又恐入于硬拳也,决不可失其绵软。周身往复,精神意气之本。用久自然贯通,无往不至,何坚不推也!  
于人对待,四手当先,亦是(自)八门五步而来。站步四手,碾磨四手,进退四手,天地人三才四手,由下乘长拳四手起,大开大展,练(炼)至紧凑屈伸自由之功,则入上中乘之境矣!


(11)太极分文武三成解
盖言道者,非自修身,无由得也,然又分为(三)乘修法。乘者成也,上乘即大成也,下乘(即)小成也,中乘即诚之者成也。法虽三,其成功一也。  
文修于内,武修于外,体育内也、武事外也,修者内外表里成功集大成者,上乘也;由体育之文,而得武事之武,或由武而得文,中乘也;若惟知体育而成,或专由武事而成者,即下乘也。
(12)太极下乘武事解
太极之武,外操柔软,内含坚刚,练习之久,自得内之坚刚,然非有意坚刚,实自然增长之内劲也。所难者,内含坚刚而(不)施于外,即迎敌之时,也以柔软而应坚刚,使坚刚尽化无存。然此步功夫,何等深玄,要非粘黏连随,已由懂劲达神明之域者,不能轻灵玄妙,收四两拨千斤之功若是也。
(13)太极正功解
太极者元(圆)也,无论内外上下左右,不离此圆也。  
太极者方也,无论内外上下左右,不离此方也。  
元(圆)之出入,方之进退,随方就元(圆)之往来也。方为开展,元(圆)为紧凑。方元(圆)规矩之至,熟能出此外哉。如此得心应手,仰高钻坚,神乎其神,见隐显微,的的思的,生生不已,欲罢不能。
(14)太极轻重浮沈解
双重为病,在于填实,与沈不同也;双沈不为病,因其活泼能变,与重不等也。  
双浮为病。在于漂渺,与轻不同也;双轻不为病,因其天然轻灵,与浮不等也。  
半轻半重不为病,偏轻(偏)重为半(病)者,半有着落也,偏者,偏无着落也。所以为病,偏无着落,必失方元(圆);半有着落,岂出方元(圆);半浮半沈为病,失于不及也;偏浮偏沈,失于太过也;半重偏(重)滞而不正也,半轻偏轻灵而不元(圆)也;半沈偏沈,虚而不正也;半浮偏浮,茫而不元(圆)也。  
夫双轻不进于浮,则为轻灵;双沈不进于重,则为离虚,故曰,上手轻重,半有着落,则为平手,除此三者(之)外皆为病手。  
盖内之虚灵,不昧能勇(致)于外,气之清明,流(行)乎肢体也,若不穷研轻重浮沈之手,徒劳掘井不及泉之叹耳!然有方元(圆)四正之手,表圆而方,超乎象外,得其寰中之上手也。

(15)太极四隅解
四正即四方也,所谓掤履挤按也。四隅,即四角也,所谓采例肘靠也。学者若不知方极而元(圆)。元(圆)极而方,方元(圆)循环,阴阳变化之理,焉能出隅之手哉!盖吾人外而肢体,内而神气,均贵轻灵活泼,乃能极四正方元(圆)之功。然或有于四正之手,犯轻重浮沈之病者,则有隅手出矣,譬为半重偏重。

(16)太极平正(准)腰顶解
顶如准,故至(曰)顶头悬也。二手即平左右之盘也。腰即平之根株也。若平准稍有分毫之轻重浮沈,则偏显然矣!故习太极拳者,须立身中正,有如平准,使顶悬腰松,尾闾中正,上下如一线贯串,转变全凭二平,分毫尺寸,须自己细辩,默识揣摩,容(融)会于心,迨至精熟,自能随感斯应,无往不宜也。车轮二,命门一。纛摇又转,心令气旗,使自然随我便。满身轻利者,金刚罗汉炼。对待有往来,是早或是晚。合则发放去,有如凌霄箭。滋养有多少,一气哈而远。口授须秘傅,开门见中天。

(17)太极尺寸分毫解
功夫先炼开展,后炼紧凑。紧凑之后,再求尺寸分毫。由尺而寸而分而毫,盖慎密之至,不动而变也。

(18)太极膜脉筋血(穴)解
节摸(膜)、拿脉、抓筋、闭穴,此四功,尺寸分毫得之,而后求之。络(膜)若节之,血不周流,脉若拿之,气难行走,筋若抓之,身无主地,穴若闭之,神气皆无。暗抓络节至半死,伸脉拿之似亡军,筋抓之劲断,死穴闭之无生。气血精神若无,身何有主哉。若欲能节拿抓闭之功,非得真传不可。

(19)太极字二解
挫揉捶打,[于己于人],按摩推拿,[于己于人],开合升降,[于己于人],此十二字皆用手也。
屈伸动静,[于己于人],起落急缓,[于己于人],闵(闪还)撩了,[于己于人],此十二字于己气也,于人手也。
转换进退,[于己身也,于人步也],顾盼前后,[(于)己目也,(于)人手也],即瞻前眇后、左顾右盼,此八字,关乎神者也。
断接俯仰,此四字关乎意劲也。接关乎神气,俯仰关(乎)手足也。
劲断意不断,意断神可接。劲意神俱断,则俯仰矣。因手足无着也,俯为一叩,仰为一反,不使叩反,非断而(复)接不可。对待之时,俯仰最当留意,时时在心,手足不使断接之能,非见隐显微不可。隐微如断而未断,见隐如接而未接。接接断断,断断接接,其心意身体神气,极于隐显,又何患不粘黏连随哉。

(20)太极节拿抓闭尺寸分毫辨
对待之功,既得尺寸分亳于手,则可量之矣。然不论节拿抓闭之手易,若节络(膜)拿脉、抓筋闭血(穴)则难。非自尺寸分毫量之,不可得也。节不量,由按而得。拿不量,由摩而得。   抓不量,由推而得。拿闭非量而不能得穴,由尺盈而缩之寸分毫也。此四者,无(虽)有高传,然非自己功夫久者,无论(能)贯通矣(焉)。

(21)太极补助(泻)气力解
补泻气者(力)于自己难,补泻气力于人亦难。补自己者,知觉功则补运动功,过则泻,所以求诸已不易也。补于人者,气过则补之,力过则泻之,此胜彼则所由然也。气过或泻,力过或补,其理虽亦然,其有详夫过补为之,过上加过,遇泻为之缓他不及他,必更过,仍加过也。补气泻力于人之法,均为加过于人矣。补气名曰结气法,泻力名曰空力法。

(22)懂劲先后论
未懂劲之先,易犯顶匾丢抗之病,既懂之后,又恐(犯)断结(接)俯仰之病。然未懂故犯病,既懂何又犯病?
盖后者在似懂未懂两可之间,断接无准,则视听未正确,尚未达到真懂劲之境焉。何为真懂?知瞻眇颜盼之视,起落缓急之听,(闪还撩了之运,转换)进退之动,斯为真懂劲。乃能屈伸动静之妙,开合升降之巧。见入则开,遇出则合;看来则(降),去就(就去)则升。而达神明之域。既明矣,则往后行(坐)住卧、一动一静,均须谨慎在意,盖无往而非功夫矣。

(23)尺寸分毫在懂劲后论 
凡未懂劲,先求尺寸分毫,为之小功,不过未技武事而已!所谓能尺于人者,非先懂劲也。如懂劲后,神而明之,自然能量尺寸分毫也。能量然后能节拿抓闭矣。  
又必详知膜(络)脉筋血(穴)之理,存亡之手,生死之穴。而点穴之要,又在于   (闭)之一字也。
(24)太极指掌捶手解
自指之下,腕上实者如(为)掌,五指之首为手,五指皆为指,五指组笼为捶。
言其用处,按推掌也;拿揉抓闭,俱用知(删除)指也;挫摩手也;打捶也。捶有搬拦,指裆,肘底,搬(撇)身,覆捶。掌有搂膝,换转,单鞭,通背,串掌。手有云手,提手,合手,十字手,反手。指有屈指,伸指,捏指,闭指,量指。量指又名尺寸指,又名觅穴指。指有五,各有(其)用。首指为手仍为指,故又名为手指。其(一)用之为施(旋)指、施(旋)指手;其二用之为根指手;其三用之为弓指弓手;其四用之为中合手指,四手指之外为独指、独指手也。食指为卞指,为剑指,为佐指,为粘指。中正(指)为心指,为合指,为钩指,为抹指。无名指为全指,为环指,为代指,为扣指。小指为帮指,为补指,为媚指,为挂指。若此之名,知之易而用之难,得口诀秘法,亦不易为也。其次,有对掌、推小(山)掌、射雁掌、掠(晾)翅掌、似(闭)指、拗步指,湾弓指、穿梭指、探马手、湾弓手、抱虎手、玉女手、胯(跨)虎手、通山捶、叶(腋)下捶、背反捶、势分捶、卷挫捶。再其次,步随身换,不出五行,则无失错矣!因其粘连黏随之理,舍己从人,身随步转。只要无(五)行(之)舛错,身形脚势出于自然,又何虑些须之病也!
(25)口授张三丰老师之言
予知之数(三教)归一之理,皆性命学也,皆以心为一身之主也,人之身有精气神,才能文思安安,武借(备)动动,安安动动,安安动动,乃文乃武,大而化之者,圣神也,先觉者,得其寰中,超乎象外矣,后学者,以效先觉之所知能,盖其知能虽人因(固)有之,然以迷故,以渐消失,非效先贤,不可(复)也。夫人之知能,天然文武。目视耳听,天然文也,手舞足蹈,天然武也。前辈大成文武圣神,授人以体育修身之道,而不以武事修身传也,至予得手舞足蹈之采战,惜阴补阳,身之阳男也,身之阴女也,然皆备于一身,非如邪道之以男女后天色身为采补也。予之传斯武事,即本此意,借假修真,以求进于了性保命之境。非徒作技击之末也。然即施之于技击,亦与己身之采战之理相同。盖己身遇对待之数,则为采战也。是即汞铅,于人对战,坎离兑震,阳战阴也,为之四正,乾坤艮巽,阴采阳也,为之四隅,此八卦也,为之八门,身足位列中土,进步之阳以战之,退步之阴以采之,左顾之阳以采之,右盼之阴以战之,此五门者,为之五步,共为八门五步也。夫修身入手,无论文武,及成功一也,之(三)教,之(三)乘,之(三)原,不出太极,顾后学以易理格致于身中,留于后世也可。
(26)张三丰以武事得道论
夫人身之成,由得先天之性命,后天之精血形骸,然人既坠尘也,为七情六欲所迷,本性自失,故贤者欲求复本,不得不加修炼,修炼之道,或由文,或由武,练太极,即由武入也,由命而返性,由假而返真,故足蹈五行,手舞八卦,皆先天地之理也,迨夫日久功深,自能内外合一,尽性立命,然其要在一诚字,盖意诚心正,乃能致知格物,而归先天大道也。
 

太极拳真义
无形无象,[忘其有己],全身透空,[内外为一],应物自然,[随心所欲],
西山悬罄,[海阔天空],虎喉猿鸣,[锻炼阴精],泉清水静,[心死神活],
翻江闹海,[元气流动],尽性立命,[神定气足]

八字歌
掤履挤按世界(皆)奇,十个艺人九不知,若能轻灵并坚硬,粘黏连随俱无疑。
采例肘靠更出奇,行之不用费心思,果能轻灵并坚硬,得之环中不支离。

心会歌
腰脊为第一之主宰,喉头为第二之主宰,心地为第三之主宰;
丹田为第一之主宰(宾辅),指掌为第二之主宰(宾辅),足掌为第三之主宰(宾辅)。

周身大用论
一要心性(定)与意静,自然无处不轻灵,二要遍体气流行,一定继续不能停,
三要喉头永不抛,问尽天下众英豪,如询大道因何得,表里精细无不到。

十六关要论
发(旋)之于足,行之于腿,纵之于膝,活泼于腰,灵通于背,神贯于顶,流行于气,运之于掌,通之于指,敛之于髓,达之于神,凝之于耳,息之于鼻,呼吸于胸,往来于口,浑噩于身,全体发之于皮毛。

功用解
轻灵活泼求懂劲,阴阳相济无滞病,若得四两拨千斤,开合鼓荡主中定。

用功五
博学是多功夫,审问非口问,是听劲,慎思时时想念,明辩生生不已,笃行如天行健。
非在不得已时,不与人交手,与人交手,先有夺人之气,交手时,拦其手谓之头门,制其肘,谓之二门,截其膀根,谓之三门。每一出手,应先制其膀根,是谓登堂入室。停顿时,宜沉着加力,转关处,宜活泼随机。
练拳总以用功为主,力是自然之力,不可勉强加力,一身气血周流,方能浑元一气。
初学拳,切勿猛进,戒求速,忌用力,术语云,无力努力伤血,不速求速伤气,血气二伤,则必危机肇临,有力何有施哉。
练时切记存神上田,[大脑]纳气下田,[脐下]先使用脑力,然后方能收敛,太极拳与他种拳术不同之处,即在于练时之存神纳气,其形式即与其它拳术,无甚分别。若使呆练而不加以研究,则结果只平凡之人而已。

 

 
我 要 评 论
呢称:游客
 
文 章 评 论0条评论
 
回复评论内容: 
友 情 链 接
重庆子能太极拳社  深圳武协  国惠投资  美丽湾  骏磁磁业  
Copyright@2013-2014 深圳子能太极拳社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